kb体育(官方网站)登录-Apple App Store-KB SPORTS

您好,欢迎进入kb体育(官方网站)登录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KB体育工信部:聚焦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开展四大行动 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发布时间:2024-04-13 16:37浏览次数:

  4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出席吹风会,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就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为答记者问实录。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 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在整体的设备投资规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请问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推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设备更新?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独特优势更加明显,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既利当前,又利长远。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设备更新空间大、潜力足。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联合六部门印发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为重点,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力争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下一步,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一是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等行业,加快服役10年以上老旧机床等落后低效设备更新替代;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薄弱环节,更新升级一批试验检测设备。二是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装备,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千兆光网、算力中心等规模化部署。三是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推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应用推广节能、节水、环保等绿色装备;推动电机、变压器、锅炉、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加大工业固废处理设备设施更新升级。四是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快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综合技改、推动民爆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加强安全应急、消防等领域装备升级改造与配备配置。

  同时,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落实中央投资、税收优惠、专项再贷款等支持政策,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要素保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落实见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热度持续攀升,请问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工信部有哪些考虑?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转型。“点”上就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包括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线”上就是推进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面”上是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数字化提升,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KB体育app率达到75%以上,特别是要推动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主要有三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推广应用一批智能制造装备。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2万亿元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经达到了每万名工人392台。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普及应用和更新升级,推广应用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物流、传感检测、仪器仪表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开发应用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快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一体化更新。

  二是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经建设5G基站338万个,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市市通千兆”,“5G+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了41个工业大类。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工业互联网、5G、千兆光网等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网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特别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是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带动了各地建设万余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石化、印染、家电等行业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示范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典型场景,带动更多行业推广应用。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全流程数字化链接,提升柔性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打造更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作用,更好引领带动上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总之,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赋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下发《关于表彰2018年度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的通报》,徐工挖机“[详细]2019-01-17 10:51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KB体育app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联规〔2024〕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2024年3月27日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有利于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市场化推进。坚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工业领域各类设备更新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政策环境。 ——坚持标准化引领。强化技术、质量、能耗、排放等标准制定和贯标实施,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统筹考虑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循序渐进、有序推进。 ——坚持软硬件一体化更新。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 1.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针对工业母机、农机、工程机械、电动自行车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农机行业更新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和在线检测装备等;仪器仪表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纺织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等短流程纺织设备,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棉纺设备;电动自行车行业更新自动焊接机器人、自动化喷涂和烘干设备、电动或气动装配设备、绝缘耐压测试仪、循环充放电测试仪等。 2.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针对航空、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航空行业全面开展大飞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总装集成能力、供应链配套能力等建设;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动力电池行业生产设备向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升级,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柜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3.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 (二)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 4.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 5.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精益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数字化车间。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应链。 6.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构建工业基础算力资源和应用能力融合体系,加快部署工业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设施,推动“云边端”算力协同发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给,在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智算中心。鼓励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 7.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环节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钢铁行业加快对现有高炉、转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建材行业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 8.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9.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以主要工业固废产生行业为重点,更新改造工业固废产生量偏高的工艺,升级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施,提升工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面向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更新一批冷却塔等设备。 (四)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 10.推动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安全改造。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反应器优化控制、机泵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更新老旧煤气化炉、反应器(釜)、精馏塔、机泵、换热器、储罐等设备。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11.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以推动工业炸药、工业电子雷管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为重点,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工程,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现场混装炸药生产点及现场混装炸药车、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加大安全装备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层面推动安全应急监测预警、消防系统与装备、安全应急智能化装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升级改造与配备。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森林草原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社区家庭安全应急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 三、保障措施 (一)KB体育app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二)强化标准引领。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制定《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三)加强金融支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强化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四)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地方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素资源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涉及用地、用能等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广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组织实施,要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政策解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建立重点项目库,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详细]2024-04-10 08:5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我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各省(区、市)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出台了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文件。但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也面临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 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实施意见》遵循未来产业发展规律,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到2027年,未来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三、《实施意见》如何部署前沿技术催生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实施意见》按照“技术创新—前瞻识别—成果转化”的思路,提出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具体举措。 一是抓创新。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精识别。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跟踪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向,聚焦前沿热点,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具备高水平技术突破、高潜能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创新。三是促转化。定期发布前沿技术推广目录,高水平建设未来产业成果“线上发布大厅”,打造产品交易平台,举办成果对接展会,提供精准对接。高水平建设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整合创新优势资源,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如何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和发展生态? 《实施意见》围绕技术供给、产品打造、主体培育、丰富场景、支撑体系等方面,构建未来产业的发展生态。 一是强化技术供给。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领军企业作用,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打造标志性产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面向数字生活新需求的消费级终端、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和具备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做优信息服务产品,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推广开源技术。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三是壮大产业主体。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加强产学研用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四是丰富应用场景。围绕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领域,面向设计、生产、检测、运维等环节打造应用试验场。加快工业元宇宙、生物制造等新兴场景推广。依托载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场景,加速探索未来空间方向的成果创新应用。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通过标杆示范、供需对接等方式建设标志性场景。五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同步构建中试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推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五、为推动重点任务实施,《实施意见》提出哪些保障措施? 《实施意见》从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安全治理、国际合作等四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际协同、央地协作,以实施意见为指南,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带动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三是强化安全治理。坚持包容审慎的治理理念,加强伦理规范研究,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四是深化国际合作。鼓励国内企业与研究机构走出去,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国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积极贡献中国产品、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详细]2024-02-01 17:3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二部门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 2026 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规模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数突破50万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主动标识载体部署超过5000万枚,骨干企业应用普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重点领域标识应用成效凸显。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医疗、城市治理、产业集群等领域树立一批样板标杆。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基于标识的可信工业资产、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标识产业生态发展不断壮大。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化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治理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赋能水平,加速工业大数据循环,优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6年,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规模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数突破50万家,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标识解析体系,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主动标识载体部署超过5000万枚,骨干企业应用普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重点领域标识应用成效凸显。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医疗、城市治理、产业集群等领域树立一批样板标杆。 ——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基于标识的可信工业资产、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 ——标识产业生态发展不断壮大。标识解析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化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治理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标识解析系统与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的适配,打造设备类、软件类、系统类中间件,推动企业内生产、加工、运输、检测等环节上标识,全面提升智能化生产管控、产品精益化管理、数字化交付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优化等场景应用水平。发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电力、船舶、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医药、电子、建筑等行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设计、生产、物流、服务、回收利用等环节标识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广大企业普遍接入,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有效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准时交货率、供货速度和库存周转率等。推动各行业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数据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风险监测和评估。 (二)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 结合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加快推进轻工、食品、纺织、消费电子和锂电池等消费品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消费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通过标识关联生产加工、仓储配送、流通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推进消费终端适配工业互联网标识,推广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化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模式,优化消费服务体验。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构建消费大数据平台,开展需求预测,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 (三)促进数字医疗整合 支持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用产品重点领域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重点推进医用产品的原料、生产、物流仓储、耗材采购等信息平台的数据汇聚和可信认证工作,实现医疗领域数据资源的可信高效统一管理。加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体系深度融合,促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资料可信共享。探索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与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在监管方面的融合应用。 (四)完善绿色低碳管理 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支撑完善企业、行业、区域等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碳交易体系,逐步提升全流程、全产业链能源数据与碳排放数据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水平,打造推广“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鼓励运用标识解析等技术,探索工业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基于标识解析技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利用、节能降碳、产业低碳协同等,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五)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鼓励引导关键领域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主动标识载体部署,推进企业高风险、高价值设备接入标识解析体系KB体育,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唯一身份、精准定位和数据互通的作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提升企业关键设施设备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六)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 探索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建筑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水、电、气、热等领域利用主动标识载体技术。探索标识技术在建筑节能降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应用,推动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融合发展,推进建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与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围绕城市交通、物流运输、文体设施、政务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探索建立相关设备资产的一码通标识解析标准体系和可信资产服务网络。在确保运营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地方政府在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智慧停车等多种交通业态中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 (七)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深化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发展载体的应用推广。支持集群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开展“产业大脑”建设,服务产业集群内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通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及服务等环节,实现全场景数据共享和追溯。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加快数据、资金、人力等要素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网络化协同,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新生态。 三、能力支撑 (一)增强基础设施能力 增强国家顶级节点多标识兼容、体系监测、应急保障等能力,完善星火链网融合型区块链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园区、行业、地方建设和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可信工业资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实时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提升标识解析体系赋能政府治理能力。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开展可信资产认证、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标识解析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探索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加快标识解析架构、编码、数据服务、节点对接、融合应用等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构建产品服务体系 培育基于物联网卡、通信模组、安全芯片等主动标识载体的集成终端,拓展识读软硬件与标识解析的适配。围绕设备互联、软件互通、平台互享研发标识中间件,实现异构、异主、异地工业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和互操作。推动主动标识载体、标识解析软件系统集成内置到智能穿戴等设备,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标识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供应商。 (四)提升数据流通水平 构建基于标识的工业数据流通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识解析标准和工业数据认证机制。面向重点行业搭建标识数据可信共享资源池,培育一批行业级标识数据模型、标识中间件等数据服务工具及产品供应商。加快推进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开展标识数据应用成熟度评估评价,探索建立工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推进重点行业或区域开展数据试点工作,鼓励各地建立基于标识的工业数据智能服务中心。 (五)强化标识安全保障 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配套安全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标识解析系统设计、上线KB体育、运行等重点环节安全风险评估和技术检测,完善标识数据治理框架,探索建立基于标识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权限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体系,建立健全基于标识解析的工业资产可信认证、进网许可、安全监测综合服务体系和基于商用密码的标识安全保障体系。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安全监测手段,并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对接。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央地联动,鼓励各地、各行业结合优势,组织产学研用各类市场主体组建细分行业标识应用推进方阵,联合编制融合应用指南,挖掘标识应用典型场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标识解析应用成熟度评估。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持续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强标识关键技术产品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各地财政专项资金、创投基金、社会资本投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技术研究、应用创新和网络安全项目。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作用,通过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开展标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人才队伍。鼓励开展标识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推动优秀人才引进。 (四)加强标识服务管理 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许可政策指导和宣贯,压实标识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开展合法合规监管检查。加强标识解析监测评价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安全审查机制,提升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五)营造开放产业生态 深化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开展标识大会、标识应用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加强标识解析供需对接服务。指导行业组织等开展标识产品、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园区等星级评价,加强各地标识应用发展成效评估,发布全国工业互联网标识发展指数和成效报告。 (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依托重点国际合作机制,鼓励国际化园区、外向型企业及境外企业等建设星火链网融合型区块链基础设施,开展国际供应链、物流链、产品认证相关领域应用,推动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标识相关国际治理,完善标识领域多利益相关方社群治理机制,搭建国际产业合作交流平台。[详细]2024-02-01 17:22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详细]2024-01-24 09:01

  山河韩国保障中心开业庆典暨“山河杯”高尔夫球赛圆满举行强强联合携手共筑:达刚控股专业服务助力兵马俑专线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机械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科创票据)成功发行!

  “锁定新鲜”:比亚迪叉车在乳制品行业筑起“健康堡垒”三一重机与包钢集团公司交流座谈,深化合作新领域【三化领航 从新出发】2024三一高机合作伙伴大会暨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再获金奖!三一重工S系列71米泵车和iSEE电动搅拌车上榜2024CM TOP50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